close

WEDCV155VD5RRV515DV

 

內容簡介

用血肉書寫歷史,打造希望工程,透過受難者與受難家屬的生命故事,
呈現歷史的血肉肌理,臺灣民主進程中,最珍貴的見證!

  ◎透過訪談、錄音、撰稿、攝影等工作,收錄15則共17位白色恐怖受難者的故事,寫下受難者及其親友的見證。

  ◎17位受難者皆為臺中人士,所涉及案件包括二二八事件、省工委臺中地區工作委員會張伯哲案(俗稱臺中案)、臺灣民主自治同盟廖學銳案(俗稱大甲案)、南投工委會洪麟兒案(南投地區牽連最大的白色恐怖案)、中共臺灣省工作委員會季澐等案、解放臺灣民族獨立運動案、臺灣工委會學委會李水井案(學委會案)、陳明忠案、美麗島事件等等,從案件的幅員,亦可觀見白色恐怖的複雜性與多元性。

  ◎時間跨幅大,從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到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跨幅32年,由此拉開更寬廣的歷史縱深。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大力支持,台中市新文化協會持續力作!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出版「白色恐怖受害者口述歷史」第三本轉型正義專書。

  臺中政治受難者暨相關人士口訪紀錄:
  古瑞雲 呂煥章 王義火 王春波 廖森元 郭萬福 謝一誠 王乃信 李舜治
  蔡寬裕 陳文堅 江朝澤 陳金柱 陳潘得 張經魁 陳博文 紀萬生

  用血肉書寫歷史,打造希望工程──
  遠走彼岸,永遠異鄉人的古瑞雲;
  為臺灣自由民主犧牲覺悟的呂煥章;
  王義火、王春波兄弟一被殺一坐牢;
  廖森元,留下兩歲女兒嘗盡童年辛酸淚;
  「大甲案」,郭萬福死刑,郭家多人受害,一門血淚;
  謝一誠見證小市民為二二八抗暴的奮不顧身;
  兩次入獄仍不忘心中信念的王乃信;
  與父兄三人同囚火燒島的李舜治;
  黑牢,辦學,設廠,轉型正義,一生為獨立的蔡寬裕;
  因獨裁者批示而飛濺馬場町的陳文堅;
  江朝澤槍決時,稚子剛滿周歲;
  陳金柱、陳潘得叔姪同識一人被牽連;
  張經魁5年黑牢後,柳暗花明的人生;
  陳博文用攝影記錄臺灣民主進程,神的眷顧,走出三次黑牢;
  最不低頭的美麗島臺灣硬漢紀萬生!

  15則縱跨32年的牽連案件史實公開,研究臺灣白色恐怖時期的重要口訪專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楊翠/總顧問


  1962年,臺中人,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現任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理事、「楊逵文教協會」常務理事。創作以散文與文化評論見長,研究領域包含臺灣文學、臺灣婦女史、性別文化研究。著有散文集《最初的晚霞》、《壓不扁的玫瑰》、學術論文《日據時期臺灣婦女解放運動》、二二八口述歷史《孤寂煎熬四十五年》、傳記文學《永不放棄:楊逵的抵抗、勞動與寫作》,以及臺灣文史研究論文近三十篇,並參與編纂《臺中縣文學發展史》、《彰化縣文學發展史》、《臺中文學史》。

陳彥斌/主編‧撰文者

  南投中寮人,長居臺中逾三十年。曾任自立晚報記者暨特派員,望春風電臺臺長、臺灣日報採訪中心主任、國家文化總會中部辦公室執行長、行政院《文化視窗》月刊主編、台中市新文化協會理事長。著有《填補地球裂縫的人》,發行《臺中風華》,主編《講予全世界聽》、《臺中媽祖蔭臺灣》、《因為黑暗,所以我們穿越》、《黯到盡處,看見光》、《悲戀之歌:聆賞姚讚福》等,並錄製「彥斌講古史」系列網路節目。

  現任:台中市新文化協會執行長(2017)。

林瓊華

  臺北人,法國巴黎第七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以謝雪紅研究入手臺灣史的探索。發表論文:〈背叛與沉冤的辯證:關於謝雪紅離開二七部隊的歷史問題〉等。

呂曉村(1929-2005)

  彰化鹿港人,呂煥章的大弟,生前努力追溯呂煥章生平事蹟,為大哥所受苦難爭取平反。

洪碧梧

  彰化人,畢業於東海大學中文系,目前為台中市新文化協會行政專員,身為解嚴後世代,正在追尋臺灣史的道路奔跑。參與編撰《黯到盡處,看見光》、《因為黑暗,所以我們穿越》等。

廖建超

  南投人,輔仁大學經濟系、輔系生命科學系畢業。原本任職南科奇美電,近來專心投入社會運動,為臺灣各地民主活動攝影,希望將來臺灣成為愛和平、重人權的民主國家,參與編撰《黯到盡處,看見光》等。

林靜雯

  臺中人,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助理研究員,長年致力於臺灣人權史料的蒐集保存與維護。發表期刊文章有:〈穿越「白色恐怖」的歲月—受難者家屬徐守綱先生口述歷史〉、〈召喚記憶的展示―白色恐怖死難者遺書〉。

周湘雲

  臺中人,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近年來因參與白色恐怖相關研究計畫,曾對多位受害者前輩進行過訪談。曾出版《跟著戰爭去旅行:新竹市軍事地景的故事》(2015)。

施又熙

  1969年生,高雄人,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文字工作者,出版多本小說與散文。著有《臺灣查某人的純情曲―陳麗珠回憶錄》、《五芒星的誘惑》、《多桑的百合花》、《媽咪,我們會這樣幸福多久?》、《向著光飛去》等。

陳博文

  嘉義民雄人,三進黑牢政治犯。曾與陳婉真、吳哲朗共辦《潮流》雜誌,1987年任民進黨臺中市黨部首任主委,亦為黨外時期重要影像記錄者。
 

目錄

| 市長序 | 血與淚換來的臺灣民主 林佳龍
| 局長序 | 匆匆,走過白色的年代 王志誠
| 主編的話 | 統、獨的高牆 陳彥斌
| 導論 | 沉痛而動人的故事地圖 楊翠
 
此岸、彼岸的臺灣異鄉人──古瑞雲
採訪、撰稿:林瓊華
 
覺悟下的犧牲──呂煥章
採訪、撰稿:呂曉村、陳彥斌、洪碧梧
 
兄弟同受害,一被殺一坐牢──王義火、王春波
採訪:廖建超、陳彥斌、洪碧梧 撰稿:廖建超
 
父親受害,童年辛酸淚──廖森元
採訪:陳彥斌、洪碧梧、廖建超 撰稿:陳彥斌
 
白恐噩夢,一門血淚──郭萬福
採訪、撰稿:林靜雯
 
烽火二二八,死裡逃生──謝一誠
採訪:廖建超、陳彥斌、洪碧梧 撰稿:廖建超
 
捻不熄的左統星火──王乃信
採訪:陳彥斌、洪碧梧 撰稿:洪碧梧
 
李家悲歌,與父兄同囚火燒島──李舜治
採訪、撰稿:周湘雲
 
黑牢,辦學,設廠,轉型正義──蔡寬裕
採訪、撰稿:施又熙
 
飛濺馬場町的青年之血──陳文堅
採訪:洪碧梧、陳彥斌 撰稿:洪碧梧
 
遙遠的恐怖槍聲──江朝澤
採訪:陳彥斌、洪碧梧、廖建超 撰稿:陳彥斌
 
山頂人的白色恐怖──陳金柱、陳潘得
採訪:廖建超、陳彥斌、洪碧梧 撰稿:廖建超

柳暗花明的人生──張經魁
採訪:陳彥斌、洪碧梧、廖建超 撰稿:陳彥斌
 
神的眷顧,走出三次黑牢──陳博文
陳博文撰寫,陳彥斌整稿
 
美麗島鐵漢──紀萬生
採訪:陳彥斌、洪碧梧、廖建超 撰文:陳彥斌
 
 
 

推薦序

血與淚換來的臺灣民主


  臺中市第三本白色恐怖受難者口訪專書《透光的暗暝》出版,仍然是篇篇血淚,讀來不免心酸,但卻是臺灣民主進程中,最珍貴的見證。

  本書十五篇受難者中,竟有六位慘遭槍決,可見戒嚴時期的統治者,為了政權鞏固、維繫,手段是多麼殘暴、猙獰,且六位魂斷刑場中,有郭萬福、呂煥章、廖森元、江朝澤等四位是學校老師,在那教育不普及的時代,要培養一位師範學校畢業生是何等不易,威權者動輒以槍口對準知識分子,除了殘暴外,也暴露了統治者的心虛。

  另兩位槍下亡魂,一位是無線電操作員王義火,一位是服役的陳文堅,兩位都正當青春年華就在槍聲中凋謝。死刑犯的悲慘,不僅生命橫遭剝奪,也連累家庭受盡折磨,他們家中財產都被強制沒收,家人生活立陷困境,在社會飽受歧視、孤立,嘗盡人間冷暖。

  除了死刑犯,幸能活著走出牢獄的本書時十一位受難者,則都展現堅強生命力,且堅持思想、信仰,昂然接受威權者迫害。王乃信前輩坐牢兩次共廿五年,蔡寬裕前輩也入獄兩次,陳博文前輩更是三度政治黑牢。這種「關不怕」的勇氣,正是瓦解恐怖統治的巨大能量。紀萬生老師在偵訊中受盡苦刑,左耳被打到終生失聰,但他出獄三天,就繼續為民主奮戰。

  客家硬頸前輩古瑞雲,二二八事件後幸能逃出臺灣,在中國卻流離、顛沛過一生,但他始終不低頭。謝一誠前輩在二二八事件中被關三年多,卻消滅不了他一輩子對臺灣的熱愛。張經魁前輩不僅事業成功,還曾分別當選臺中市、南投縣議員。李舜治前輩曾與父兄同囚綠島,出獄後努力成家立業。陳金柱前輩深居鹿谷,製茶技術、靈巧工藝都可見他旺盛的生命力。

  特別要感謝承辦製作的新文化協會團隊,讓這段被刻意割裂的歷史,有機會還原、彌補,尤其是已出版的兩本《因為黑暗,所以我們穿越》、《黯到盡處,看見光》,分獲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的佳作獎、優等獎,第三本《透光的暗暝》的採訪、書寫更見成熟外,史料的蒐集也更為豐富,將是研究臺灣白色恐怖時期的重要口訪專書。

  我就讀臺灣大學政治系、研究所時,臺灣正處於解嚴前後,社會改革力量風起雲湧,我也躬逢其盛,發起籌組學生運動,之後攻讀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我都特別關切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的人權受害歷史。2014年就任市長後,我迫不及待責成文化局爭取與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合作,讓一年一本的人權口訪集結成書,補起這塊臺灣追求民主過程中,多少前輩菁英付出生命、青春和血淚的歷史,為臺灣,也為臺中留下見證!
 
臺中市長  林佳龍

推薦序

匆匆,走過白色的年代


  石灰牆釘著一排思念/泛黃的西裝與旗袍/祖父和母親的遺照/
  他們匆匆走過白色的年代/未曾驚動一株花草

  牆上窗牖呼喚遠方的大海/鹹風老是在/祖母跟我的眼眶縈繞/
  我們一同哼一首歌謠/憂傷斜斜掠過樹梢

  那是午後的靜坐/掛鐘鬆了發條/任時間頹然撲倒/
  潮聲滔滔地湧進懷抱/我們穿起飽脹的記憶潛逃
 
―〈午後潛逃〉

  這是我在1991年發表於《聯合文學》的一首詩,1997年收錄在個人詩集《我的父親是火車司機》,內容描述一個政治受難者的家庭,面對親人受難離世後的時間狀態和生活情況。政治受難者的家屬生命故事,不管看幾遍都令人心痛,而他們堅忍走到了今天。

  今年「臺中地區人權檔案系列」專書到了第三輯,文化局自2015年迄今一共訪問記錄了四十篇的政治受難者生命故事,從一點一滴的爬梳、累積中,即便過程不易,但歷史需要朝真相走去。

  《透光的暗暝》能看到許多臺灣人的縮影,五○年代的知識青年如呂煥章,感受社會主義的美好,背負滿腔熱血投入革命,全然準備好為了臺灣的未來犧牲生命;距今70年前的二二八事件,我們有幸訪問到91歲的謝一誠,當年他在九份做小生意,聽聞二二八後趕回臺中加入抗暴,協助運輸武器,訪問他不僅是為二二八中部抗暴歷史做見證,更重要的是他證明了二二八的反抗不是只有菁英、知識分子,更有許多勞苦的社會底層人民感到義憤,貢獻了自己的生命或青春。

  這次的政治受難者生命故事,從二二八事件的古瑞雲逃亡中國、謝一誠被關3年多;到五○年代白色恐怖呂煥章遭槍決;哥哥王義火遭槍決,弟弟王春波遭監禁10個多月;廖森元遭槍決;郭萬福遭槍決;王乃信被關15年;李舜治被關12年;蔡寬裕被羈押6個多月;陳文堅遭槍決;江朝澤遭槍決;陳金柱及陳潘得皆判感訓1年;陳博文首次因思想問題被關6年多;再到六○年代,蔡寬裕再次入獄被關13年;張經魁被關5年;七○年代,王乃信再次入獄被關10年;陳博文第二度入獄羈押1個多月;紀萬生被關4年多和第三次入獄的陳博文被關3年多。這十七位政治受難者遭槍決有六人,總刑期約74年多,這是令人驚惶、傷痛的數字。

  這十七位政治受難者的受難年代,從1947橫跨至1979年,幾乎就涵蓋整個臺灣的戒嚴時期,即便年代橫跨極長遠,在他們身上仍可以找尋兩個共通性:「反抗精神」、「愛鄉愛土」。社會主義至今日雖已漸式微,但在五○年代的青年感動於其中的人道關懷,從而信奉到行動。無論當年他們信仰為何,皆是從愛臺灣、疼惜土地人民的理念出發。

  我們透過本書的書寫記錄,讓後人知曉這些民主前輩們前仆後繼,在保密局、軍法處看守所、保安司令部保安處、火燒島等處曾留下無盡傷痛,甚至血濺馬場町的殉道。所謂「犧牲換來覺醒」,記住他們的犧牲,記住過去,使子子孫孫得以珍惜,帶著前輩勇敢正義的精神,繼續讓臺灣往更好的方向航行。
 
臺中市文化局局長  王志誠

主編的話

統、獨的高牆


  統、獨意識在臺灣社會鏖戰幾十年,統、獨論戰文章也難以數算,這是對臺灣前途的爭論無可厚非,但我從事政治受難者專訪以來,對統、獨的相互排斥、對立,卻感到特別的無奈與痛心!

  臺灣的政治受難者在牢中,就有紅、白之分,簡單來說,「紅」的就是主張兩岸統一,「白」的就是主張臺灣獨立。他們在受苦的監獄中就壁壘分明,並常起衝突。出獄後,「紅」的受難者組織簡稱「互助會」(「台灣地區政治受難者互助會」),「白」的受難者組織簡稱「聯誼會」(「財團法人台灣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兩會依然涇渭分明,難有交集。

  我們從2015年起開始承接這項口訪、編撰任務,三年來可說為統、獨的相互猜忌吃足苦頭,與多位受訪者接觸的第一瞬間,敏感的他們就要驗明正身,僅管我們強調此項工作的客觀性,並表明口述歷史是絕對尊重當事人,完成的每一篇文章內容,包括每一張照片,都會經當事人確認,但依然常常碰壁。

  拒絕者大都是「互助會」成員,他們的邏輯很簡單,臺中市目前是民進黨在執政,而民進黨是傾向臺灣獨立的政黨,所以敬謝不敏。2015年我們曾採訪一位受難者,稿子即將完成前夕,他忽然來電說:「我不能做了!」我無奈的問他原因?這位樸實、客氣的前輩語露為難,欲語還休,我不得不放棄。
 
台中市新文化協會執行長  陳彥斌

主編的話

  這種意識形態的橫阻,在我們2016、2017年的訪調更為嚴重!畢竟白色恐怖受害最烈是1950年代,那時國民政府甫從中國大陸撤退到臺灣,可謂是「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繩」,遇到可疑共產組織,絕對是肅清殆盡。這些受難者前輩,大都已作古,少數倖存者都已達90高齡,當然是我們口訪首要目標。

  我們透過各種管道,好不容易找尋到這批時代的犧牲者,他們雖然被歲月風霜布滿臉龐、身軀,不少倖存前輩依然展現著知識分子風采,可是一談到口訪合作,則大都揮手作罷,僅有少數幾位前輩首肯配合,我對他們深感敬意。他們在陳述受難經過時,也都會闡揚自己的政治主張,我們當然是忠實記錄。這時我會想,政治受難者當年不是為了思想、信仰而付出、犧牲嗎?為什麼大多數統派受難者不趁這種難得機會,來宣揚、留存自己的政治理念?

  政治是複雜、難以言喻的。而臺灣的統、獨高牆又築得如此之高,簡直難以跨越,在對峙與猜疑中,多少珍貴的歷史,竟然也要陪著埋葬,怎不讓人扼腕、遺憾!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0540826
  • 規格:精裝 / 320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覺悟下的犧牲──呂煥章

受難者:呂煥章
案  件: 1950年鴨潭山等處匪巢施部生等叛亂案
案情概況: 呂煥章遭控於1947年9月間由李舜雨吸收加入中共組織
的臺灣工作委員會臺中地區工委會支部組織,並擔任委
員吸收黨徒,於1949年8月間進入鴨潭山建立基地,從
事叛亂行為,1950年間被逮捕,並判死刑。
現  況:被槍決(1924年4月4日-1950年11月7日,得年26歲)
受訪者:呂建德(呂煥章的姪子)、鍾逸人(呂煥章的二七部隊
戰友)
受訪時間:2017年7月25日(臺中市北區呂建德自宅)
2017年9月6日(同上)
2017年9月21日(同上)
2017年9月23日(臺中大肚山示範公墓)
採訪、撰稿:呂曉村(2005年已歿)、陳彥斌、洪碧梧

Story  呂煥章 紀略

呂煥章,1924年4月4日出生於鹿港書香世家,父親呂嶽(戶籍謄本寫「獄」,但本人及友人皆寫「嶽」)是知名書法家。1939年畢業於臺中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高等科,1944年畢業於臺中州臺中一中,1947年畢業於省立臺中師範學校數學系。畢業後於1948年任教於霧峰萊園中學教數學、物理、化學、幾何學,1949年服務於彰化縣北斗中學。

二二八事件時,呂煥章已畢業,回到中師領導學弟參與作戰。在二七部隊副官古瑞雲的著作《臺中的風雷》提到部隊成員有「以呂煥章為首的中師隊;黃信卿為首的埔里隊……等,大家都是自動前來作戰本部」。﹝值得注意的是呂煥章在1947年2月已從臺中師範學校數學系畢業,畢業後繼續在中師任教一段時間,因此於二七部隊成立後帶領中師學生隊,並非其他口述資料所說當時仍是中師的學生﹞。

呂煥章在二七部隊,曾參與轟炸大安溪鐵橋計畫,進入埔里後上山招募原住民參戰,且加入1947年3月15日夜晚突襲魚池、日月潭派出所等戰役,直到二七部隊在兵力懸殊下就地解散,才與弟兄分頭逃亡。

呂煥章之後仍懷抱革命理想,離開埔里後與李舜雨等人成立「臺中區縣市委員會」吸收地下黨員,並由洪幼樵成立「臺中武裝工作委員會」,成員為施部生、呂煥章、李漢堂等人,1948年因施部生等人身分暴露,潛入臺中太平建立鴨潭山、白毛山、竹子坑、石山岡四大武裝基地,於1949年3月24日至30日間遭逮捕,判死刑,1950年11月7日上午6時交付馬場町槍決,得年26歲。

以下為呂曉村(呂煥章的大弟)生前所撰寫呂煥章之生平事蹟與受難資料
 

 

 

 

從唐詩到宋詞, 詩人們或喜或悲, 多是愁苦之態, 但只有一個地方例外, 那就是在田園鄉村時, 在田園鄉村, 詩人們的心情都是閒適放鬆的, 他們寫下許多名篇, 至今讀來, 依然讓人對田園之樂心嚮往之。 ... 《歸園田居·其三》 【東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陶淵明嚮往田園生活,當他終於過上田園生活時,一切都是那麼悠閒、舒適。他在南山種了豆子,他每天早上去地里忙碌,晚上才回來。路邊的雜草太長,露水沾濕了我的衣裳,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內心喜歡這樣的生活,這就足夠了。 多麼閒適、可愛的田園生活呀! ...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這是初夏,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這個田園多豐碩。白天長了,籬笆的影子隨著太陽的升高變得越來越短,沒有人經過;只有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飛來飛去。 光是想想這個場景,都覺得安靜寧和,覺得十分美好。 ... 《渭川田家》 【唐】王維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 這也是夏天,斜陽照著村落、牛羊都回家,老人拄著手杖等著放牧的兒童歸來。麥苗吐秀,桑葉稀疏,農夫扛著鋤頭回來,相見到相問好,言語依依。多麼寧靜和諧的景象,多麼可愛閒適的生活。 這樣的生活,王維羨慕不已,他說,這麼閒適安逸的生活,讓人怎樣不羨慕,他不由唱起了《式微》歌。 ... 《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這首詩寫的是詩人應邀到一位農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經過。在淳樸自然的田園風光之中,主客舉杯飲酒,閒談家常,充滿了樂趣,抒發了詩人和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 這首詩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細細品味就像是一幅畫著田園風光的中國畫,將景、事、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 《雨過山村》 【唐】王建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閒看中庭梔子花。 雨中傳來雞鳴,山村裡依稀一兩戶人家。村路竹溪之上,一條板橋斜橫。婆媳相喚。一起去選蠶種。只有那梔子花開,獨自搖曳庭院中。全詩描繪了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村農忙圖景。 ... 《商山麻澗》 【唐】杜牧 雲光嵐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餘家。 雉飛鹿過芳草遠,牛巷雞塒春日斜。 秀眉老父對樽酒,茜袖女兒簪野花。 徵車自念塵土計,惆悵溪邊書細沙。 長雲氣山嵐升起來,四野瀰漫。溫柔的垂楊下面有數十戶人家。錦雞小鹿躍過芳草地,村巷雞塒沐浴在陽光下。悠閒的長者自喝著酒,清秀的女娃戴著野花。自己感慨舟車勞頓辛苦,惆悵地在溪邊的細沙上寫寫畫畫。 寧靜的山村,悠閒的長者,秀麗的山村女子,他們都自顧自的過著悠閒的生活,恍若世外桃源般。 ... 《鷓鴣天·戲題村舍》 【宋】辛棄疾 雞鴨成群晚不收,桑麻長過屋山頭。 有何不可吾方羨,要底都無飽便休。 新柳樹,舊沙洲,去年溪打那邊流。 自言此地生兒女,不嫁余家即聘周。 這是辛棄疾閒居上饒時,看到當地的風土人情,由衷的羨慕這種田園生活,於是寫下了這首詞。字裡行間都是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和羨慕之情。 雞鴨成群到了晚上也不關起來,桑麻生長超過了房脊。什麼都不在乎,我正羨慕農村生活;什麼都不要,吃飽就行。 新生的柳樹,舊日的沙洲,去年溪水是打那邊流。人們說此地的兒女們,不是嫁給余家,就是娶了周家。 ... 《新涼》 【宋】徐璣 水滿田疇稻葉齊,日光穿樹曉煙低。 黃鶯也愛新涼好,飛過青山影里啼。 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田園小詩。一望無際的水稻那麼齊整,太陽穿過樹葉投影 在地上。黃鶯鳥也喜歡這清涼的天氣,飛到青山影子裡不停地啼叫。水稻、日影、黃鶯、青山,多麼美麗鄉村,多麼自然的景致。 ... 《南鄉子·秋暮村居》 【清】納蘭性德 紅葉滿寒溪,一路空山萬木齊。 試上小樓極目望,高低。 一片煙籠十里陂。 吠犬雜鳴雞,燈火熒熒歸路迷。 乍逐橫山時近遠,東西。 家在寒林獨掩扉。 不要以為納蘭容若只會寫情詩,不要以為納蘭性德只會憂愁悲傷,這首田園小詞輕快渾樸,處處透著詞人對田園生活的欣喜和嚮往呢! 溪流上飄著紅色的落葉,山林里寂靜無人,試上小樓眺望,只見一片煙霧籠罩著十里湖泊。 狗吠聲雜著雞鳴,燈火閃閃爍爍,都迷路了。山路忽遠忽近,時東時西,而那林木深處的家,正孤獨的關著門。 ... 《田舍》 【唐】杜甫 田舍清江曲,柴門古道旁。 草深迷市井,地僻懶衣裳。 櫸柳枝枝弱,枇杷樹樹香。 鸕鶿西日照,曬翅滿魚梁。 這是一個偏僻的地方,家在清江旁,草木太深,離集市太遠,以至於我都不好好著裝。五六句形象描繪了田園之美,柳條枝枝垂落,十分柔弱,枇杷樹樹透出清香。太陽下山了,鸕鶿大大豐收,捕得魚滿倉的魚兒。 雖是一個偏僻的地方,卻不改田園閒適本性。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culture/onr5vvq.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74324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草屯瞳孔擴張或收縮治療有效中醫診所二水憂鬱症改善中醫診所彰師大附近推薦晚上淺眠中醫推薦名間鄉失眠睡不著中醫推薦
鹿港心悸治療中醫 溪州缺乏食慾治療中醫 員林中醫診所這間很大推,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國姓鄉便秘或腹瀉改善中醫診所 集集耳鳴中醫推薦 很多人都在這和美中醫診所看好的,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埔里睡眠障礙門診改善中醫診所 集集胸悶改善中醫診所 網路評比不錯的和美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草屯口乾、口渴改善中醫診所 國姓鄉不用安眠藥治療中醫推薦 很多人都在這彰化中醫診所看好的,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fpb3pxdvj 的頭像
    rfpb3pxdvj

    元志銘的部落格

    rfpb3pxdv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